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在任何一个特定时刻,人们只能注意数量有限的信息。个体按照不同的方式分配其注意力。在能够控制行为之前,孩子需要能够管理或者控制注意。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注意力的发展,不仅跟大脑发育的进程有关,而且还跟这个阶段的认知、心理、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密切相关。
婴儿期:新生儿不但可以分辨物体的轮廓,并且还能集中眼力注视这些物体。稍大一点的婴儿能更完整地观察物体的图案。4个月大的婴儿可以有选择地注意某一物体,并且保持注意,对伴有声音的运动刺激比无声的静止刺激保持注意的时间更长。婴儿的注意强烈地受刺激新异性和习惯化的影响,当他们逐渐熟悉一个物体之后,对它的注意就会减少,也就更容易转移注意。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婴儿对伴有声音的运动刺激比较专注,有些家长会以此来锻炼婴儿的注意力。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在破坏孩子的注意力。婴儿期的孩子需要在真实的世界中发展和构建自我,家长要避免把孩子交给屏幕上的虚拟世界。美国儿科学会建议:父母要完全避免让2岁以下的儿童看电视。英国专家也向国会递交报告,建议政府制定法律禁止家长让年龄低于3岁的儿童看电视。研究和实践表明,0-3岁的孩子看电视过多,容易导致认知发展和身体协调能力减缓,阻碍孩子的语言发展,注意力不集中,人际交往能力差等问题。
儿童早期:个体的注意又会发生一些重大变化。学步期的孩子随处走动,其注意从一项活动转移到另一项活动,似乎并没有花时间注意任何一个物体或事件。儿童在家里和幼托中心的经历会影响其注意和记忆的发展。一项研究发现,无论儿童早期(6-36个月)还是儿童晚期,在家中和幼托中心受到丰富刺激和悉心照顾的孩子,在一年级时注意和记忆能力发展得更好。
学龄前:儿童对视觉注意的持续时间在学龄前的几年内有显著的增长,他们在看电视时每次可以集中注意长达半小时。有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的注意与其成就能力及社会技能相关。还有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年龄较大的儿童以及社会性发展较好的儿童与年幼儿童以及社会性发展不完善的儿童相比,前者能更好地排除其他任务的干扰,将注意集中于目标任务。
中小学阶段:6-7岁后,孩子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相关与执行任务或解决问题相关的内容。这一变化反映了孩子开始对注意进行认知控制。对相关信息的注意能力在小学以及中学阶段平稳发展,在青春期关注无关信息的行为明显减少。在需要时把注意从一项活动转移到另一项活动的能力是注意的另一重要方面,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能够比年幼儿童更好地完成需要注意转换的任务。分配注意能力的发展可能是由于个体拥有了更多可用的心理资源,或是由于个体更善于分配心理资源了。学龄儿童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行为发展。看似简单的注意力包含了从感知觉信息输入、加工、整合、调控到认知和心理参与等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加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