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我国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不同年龄组的儿童身高和体重均有较好的增长。其中生长迟缓和消瘦发病率下降明显,2013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发生率为8.1%,全球统计的此数据为43.05%,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儿童消瘦率的城乡差距从1990年的3.11倍缩小至2013年的1.85倍。
热点一:儿童早期发展关乎人的一生,应引起广泛重视
胎儿环境、幼年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决定着人体生物学变化,影响其成年的发展水平。对于儿童早期生存质量的把控,应该从营养、体格发育、心理发育、早期教育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开展。
婴幼儿时期是干预、预防疾病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最易缺乏的营养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铁、锌。它们与儿童体格发育、心理行为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旦缺乏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新的研究发现,儿童体格也与心理行为发育有着显著相关性,如2岁以内儿童年龄别身高每增长1个单位与5~11岁儿童认知能力每增长 0.22个标准差直接相关。因此,保障儿童早期的营养供给,特别是保证充足的微量营养素对儿童早期发展至关重要,对缺乏的防治策略要做到尽早发现,及时补充,积极预防。
热点二:我国儿童隐性饥饿与肥胖并存,必须采取行动
近20年来,我国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不同年龄组的儿童身高和体重均有明显的增长,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和消瘦的患病率下降明显,但儿童隐性饥饿和肥胖的问题却日益突出。
隐性饥饿是指机体由于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从而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儿童隐性饥饿重点缺乏的微量营养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铁和锌等。
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0~14岁儿童维生素a水平有半数以上未达到正常值,且年龄越小缺乏率越高,婴幼儿是维生素a缺乏的重点人群。维生素a缺乏不仅会影响儿童视觉发育,还会影响体格发育,增加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增加贫血的患病风险,应引起广泛的重视。
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维生素d缺乏在6岁以内儿童中发生率较低,可能与持续性的日常补充观念的渗透有关。与之相比在学龄期和青春期儿童中维生素d缺乏率较高,因此应重视这两个年龄段儿童维生素d的补充。
缺铁与脑发育的关系在这次会议中也是引发热议的话题。缺铁性贫血(ida)和缺铁(id)在我国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如7个月~1岁年龄段id和ida的发生率高达70%。这一时期是脑发育最快的时期,缺铁会导致脑神经发育受损,使儿童出现智力和运动能力发育水平低下,而且通过补铁也无法完全逆转,因此专家建议婴幼儿缺铁重在预防。
热点三:维生素ad同补是婴幼儿最佳的补充方式
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婴幼儿时期最普遍缺乏的两种脂溶性维生素。此次大会上有多名专家提到了我国儿童维生素a缺乏形势不容乐观,建议婴幼儿应采取ad同补的方式。
维生素a和维生素d除了各自的生理功能外,二者在作用机制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维生素a有助于维生素d的生物学活性得以更好地发挥。
有新的临床试验结果证实,给予儿童补充维生素ad滴剂(如伊可新),能显著提高儿童体内维生素a和维生素d水平;与未补充组相比,更多的儿童能够达到两种营养素正常值,且日常补充并不会造成维生素ad过量或者中毒的发生。
因此,根据营养需求曲线,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建议采取维生素ad同补的方式。
儿童保健工作是儿童健康的保障,我国的儿保工作经过70年数代人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不断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关注儿童生长发育与心理健康,降低各区域间儿童发展的差距,降低儿童的患病率,促进儿童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是今后大儿科建设的发展目标和方向。